六是严肃严厉的追责问责。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新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冲突的问题时,李干杰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最近两年来,无论是中央环保督察还是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并没有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将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两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问责上万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谈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杨伟民说:这几年在政府监管方面全面加强,但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得不够,比如说怎样少排污能得到利益,这个机制的建立需要下功夫。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新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
李干杰表示,中央环保督察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同时推动这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会议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中国的建设工作,严格践行绿色发展的科学道路。对于天然气资源有保障,适宜煤改气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用气成本,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煤改气。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评估认为,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得到了较好保障,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对于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用水、电、气,实行较低价格,对于对可用可不用的用能需求实行较高价格,对高消费的用能需求实行高价格,这样既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能促进资源节约利用。2016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煤,其中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69.6%、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2%,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仅28.1%,凸显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不同收入人群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目前,安装了脱硫、脱硝、除尘设施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燃煤发电企业执行每度电1.5分、1分和2厘的环保加价政策。
同一片蓝天下 同呼吸共命运废气、废水、废物无节制的排放,是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排污治污,双管齐下。为改善大气质量,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我国在不断加快车用油品质量升级进程。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城市居民原则上每吨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
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价格政策,逐步使企业排放各类污染物承担的支出高于主动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主动治污减排的积极性。截至2016年底,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了部分设市城市或县城、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清洁供暖,改善民生。推动减排,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研究更加清洁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新生产方式。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庭的节能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上节能的习惯蔚然成风。同期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2.9%。
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实现了行业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一举多得。
目前,我国统调燃煤发电机组已基本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大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减排成效显著,其中:二氧化硫排放绩效从2005年的每度电6.36克降低至2016年的0.39克,氮氧化物排放绩效由2005年的每度电3.62克降低至2016年的0.36克。同时明确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可根据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差别化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对企业超标排放的污水实行更高的收费标准。比如,对于采用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年产200万吨水泥,在国家基于可比熟料综合电耗水平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出台后,按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100度计,每度电加价0.1元,电费支出年增加2000万元。有效降低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是减少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牛鼻子。2012-2015年间,一、二、三档居民用电量增速分别为7.7%、9%和2.2%,第三档用电量增速显著低于前两档,而且第三档总用电量占全部居民用电量的比重从21.6%降至18.9%,下降了2.7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11亿吨,实际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0%,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
黑色煤电,清洁排放。近几年,我国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呈现高能耗、低门槛的粗放式发展,在新常态下,固有的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突出。
这与人们习惯的买东西买得越多、价格越便宜的道理不太一样。上述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电价政策的支持。
这些年来,对于居民日常生活和一些特殊行业中使用的水、电、气,实施了用得越多、价格越高的政策。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减少排放转化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约束,使主动节约者、积极减排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和机会,使浪费资源者、高污染排放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了废水、废气排污费征收标准,2015年指导各地将试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与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基本相当水平,并对上述污染物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即企业排放污染物浓度高于一定标准就要多缴费,低于一定标准就可以少缴费。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催化裂化装置的大规模建设为汽油组分调整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汽油无铅化进程。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制定了煤改电、煤改气的具体价格支持政策。
自2012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进居民阶梯电价制度以来,居民节电意识明显上升,电力消费习惯明显改善,既保障了低收入群体日常生活用电支出维持在低水平,又促使人们形成了人走灯熄等良好的用电习惯,有力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设市城市中污水处理费已按规定调整到位的超过60%,比2015年底提高51个百分点左右。
阶梯电价实施后,水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大为增强,生产线达不到能耗标准的一半被淘汰、一半经过升级改造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为支持燃煤发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弥补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及其运行维护成本,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自2004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出台了脱硫、脱硝、除尘环保电价政策。
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征收排污费超过800亿元,筹集了大量污染防治资金,也提高了排污企业对治污的认识,促使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资、削减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 (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从2003年至2017年,我国完成了车用汽油、柴油从第二阶段升级到第五阶段。我国一些偏远中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以及部分大中城市的周边区域还在大量使用分散的燃煤小锅炉、小煤炉等取暖,尚未实现集中供暖,既不利于改善居民基本生活,也加重了北方地区冬季雾霾天气。2015年推进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分别降低22%、25%和11%左右。以钢铁行业为例,长流程钢铁企业能源支出占总成本40%,其中电费占能源支出的30~40%,单位产品能耗非常高。
如果一味强调配置效率,其价格就不能被低收入人群所接受,这需要按照社会公平原则制定有关配套措施,坚持保基本的理念,对低收入人群生活给予必要保障。据测算,我国有3616万户的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享受了该优惠,一年下来,户均优惠54元,占到该类家庭电费总支出的30%-40%,减少了他们的电费支出20亿元。
同时,高消费的奢侈用电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合理制定居民供热价格,推行两部制热价制度,按计量收费。
从1999年7月1日起,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的炼油企业停止生产70号汽油和含铅汽油,实现了我国汽油的无铅化。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